有沙字的歌曲名数条平整的柏油路从武洛公路延伸向村内,路旁一栋栋别墅造型各异,宽敞的庭院花草遍布。没有了轰隆龙虾隆的开矿声,砂村,这个德清县武洛公路旁的矿村如今宁静而美丽。美丽乡村建设,让矿村告别了晴天一嘴沙,雨天一脚泥的过去。空气清新了,溪水清澈了,放眼望去,整个村子一片绿色。
两年时间 一场彻底的改变
走进砂村,造型各异的别墅十分夺人眼球。砂村的别墅造型多样,不过却可以大体分为封闭式和非封闭式两种类型。村民告诉记者,封闭式的别墅都是开矿时期建造的,最近这几年的别墅则是越建越漂亮,风格越来越多样,这都要归功于美丽乡村的建设。
2013年,砂村矿山在德清治理生态环境的号角声中,开启了关停的脚步,也迎来了孕育新生的转折点。
由浙大规划院操刀设计,砂村开始了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创建。两年时间,面积为14.16平方公里的砂村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。
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砂村的变化绝对不为过。过去坑坑洼洼的路面和漫天的灰尘再无影踪,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柏油路、明亮的路灯和错落有致的绿化。村里,25个健身小公园是村民们最爱聚在一起的地方,小孩们在滑滑梯、秋千上愉快地玩耍,大人们坐在一旁聊聊家常。
种花养鱼 一个村民的龙虾日常
在砂村,有一样东西几乎是家家户户的标配,那就是庭院。各具风格的庭院是砂村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砂村的庭院有星级之分,五星为最高级别。今年79岁的村民王洪才就有一座五星庭院。
院子正前方,一个水池养了上百尾锦鲤,红、黄、黑、白,各种颜色在水中穿梭交织,一蓬碧绿的铜钱草点缀其中。水池旁,各个品种的仙人球凹出不同造型。庭院四周,几十个品种的盆栽让整个院子显得生机勃勃。
年轻时,种花、养鱼是王洪才工作之余的消遣爱好,如今则成了他日常的生活。和王洪才一样的老人砂村还有许多。村里每个月下发的近2000元的养老金让老人们衣食无忧,也让老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。
拾掇庭院、跳腰鼓舞、打门球,不同的方式,收获了同样的快乐。
自然美 工业风 红色文化
认识多面的砂村
砂村西靠天目山余脉,东接东苕溪,既有连绵的丘陵,又有开阔的农田和水域。多样的地形孕育出了多样的风景和文化,也让砂村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。
砂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沈利强告诉记者,从今年起,砂村将着重打造瓷之源-珍珠文化、矿山遗址、红色文化、田园风光四条线路,深入挖掘砂村的自然与文化资源。
砂村有一首村歌名叫《砂村红》,一首歌唱出了砂村的红色精神。红色文化线路是目前四条线路中最为成熟的一条,在砂村的文化礼堂二楼,详细地记录着抗战时期砂村以及洛舍镇发生的重大事件。
石矿业过去是砂村的主要产业。石矿关停后,龙虾村里把东苕溪旁的一些开矿设备保留了下来,计划建成一个充满工业旅游气息的石矿遗址公园。这座公园,既是对过去的纪念,也提醒着砂村村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。
沈利强告诉记者,目前四条线路的规划已经基本完成,很快就会开始进行建设提升。届时,一个多面且富有层次美的砂村将呈现在人们眼前。
出行攻略
赏什么:小山漾风光。砂村的小山漾背靠青山,湖水波光粼粼、水草摇曳,偶尔还能看到白鹭掠着水面飞过。小山漾上有一座长石板桥,欣赏风景的角度很棒。
古香樟。砂村的磄头自然村古香樟非常多,香樟树干很粗,树冠展开,如同一把绿色的大伞。
矿山遗址。东苕溪旁的东南庄自然村还保留了一些当年开矿遗留的设备、码头。岸边还有一株古柳树,树干足有一人合抱粗细。
玩什么:钓甲鱼。除了钓普通的鱼之外,砂村的东山漾农业观光园和西南漾鱼庄都有外塘甲鱼,可以供游客垂钓。
采摘。西南漾鱼庄的老板告诉记者,鱼庄里已经种好了十多亩的果树以及各类新鲜蔬菜,条件成熟后就可以进行采摘了。明年,浑水摸鱼等亲子项目也会陆续开发出来。
吃什么:
东山漾农业观光园:磄头自然村再往里开一些就能到东山漾农业观光园。园内外塘养殖的甲鱼味道鲜美,红烧尤其美味。园内还供应洛舍镇特有的鱼圆、肉饼等。人均消费50元至60元。
西南漾鱼庄:在村内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,只有一座桥可以到达。特色菜有自养的鸡、鸭、鹅、甲鱼、鱼、洛舍豆腐干、洛舍鱼圆、肉饼子等。普通菜品人均消费50元至60元,如果要吃本鸡等,价格要稍微贵一些。鱼庄内也可以烧烤。
市民点评
微友“米大熊”:时隔三年再去砂村,真的是吃一惊。没想到以前那么灰扑扑的一个村子现在跟花园村一样,觉得在那里生活真是幸福指数飙升啊。
微友“留白”:砂村的风景其实还是挺棒的,尤其是小山漾一带。村里的红色文化气氛浓厚,文化礼堂里记录了许多抗战时期惊心动魄的事迹。如果住在附近,不妨带着孩子去感受一下,一定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。
湖州晚报 记者 张淑娟/文 杨晓霞/摄
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湖州发布新闻客户端
下载地址请戳→http://hzfb.hz66.com/
歌名有沙的歌曲下载
小龙虾
小龙虾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